首页

绿帽奴

时间:2025-05-29 11:59:13 作者:陕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浏览量:55065

  退货须先给好评、线下送礼换好评、朋友圈集赞可返现……

  “好评返现”套路深 莫因小利吃大亏

  黄庆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庆 通讯员粤消宣)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于今年9到10月期间组织开展了“好评返现”调查,并推动相关问题整改规范。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挑战好评返现消费潜规则活动”采取问卷调查、志愿者体察、案例线索征集等方式,回收有效网络问卷5254份,完成354份消费体察样本(涉及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美团、饿了么等主流电商平台),收到482条“好评返现”案例线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8%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消费中遇到过“好评返现”现象。

  “好评返现”是网络经营者为了获取较好评价,以返回少量现金或给予购物优惠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做出“好评”的行为。经营者采取“返现”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好评”,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而且扰乱正常网络消费市场经营秩序,对信用评价体系造成破坏,涉嫌不正当竞争。

  “好评返现”在网络普遍存在并向线下延伸,除了电商平台,也有不少受访者反映在培训教育机构、酒店住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场所遇到过“好评返现”。

  综合来看,目前随商品一起寄“好评返现卡”最为常见,这类现象在问卷调查和消费体察中分别占比62.4%、78.2%。除此之外,商家还通过“商品签收后客服提醒”“加入粉丝群”“商品详情页面介绍”“客服主动介绍”等多种方式推送“好评返现”信息。从推送的内容上来看,商家不再明目张胆写“好评返现”,而是改为“扫码领红包”“售后卡”“评价+配图返现”等,同时也不再要求消费者直接写“好评”,而是改为“全五星评价”“五星优质评价”“点亮全部小星星”“满星”等。

  消费者想“返现”,要满足商家很多要求,如评论内容要走心、要晒图或视频、关注店铺等,甚至还有客服直接提供评论文案让消费者复制粘贴。商家还会提醒,晒图不要拍到“好评返现卡”,聊天中不要提及“返现”。商家“返现”除了现金红包外,还有送优惠券、送赠品、送积分等。

  在网购盛行的当下,网上商品的评价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影响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逾9成受访者在网购时会查看用户评价,其中43.1%表示每次网购都会查看用户评价;逾8成受访者表示用户评价会较大程度影响消费决策。而“好评返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决策造成了影响,问卷调查中超7成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因用户“好评”率高而购买,但实际收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与“好评”描述明显不符的情况,其中32.6%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而在志愿者体察中,也有16.4%的样本存在商品实物与用户“好评”内容不符的情况。对于“好评返现”,超9成受访者表示日常消费受其困扰,其中有41%表示难以从用户评价中获取真实信息,51.2%表示只能靠查看用户差评来获取真实信息。

  “好评返现”六大潜规则

  广东省消委会征集“好评返现”案例线索,最终总结出六大“好评返现”典型消费潜规则,分别是:附带“好评返现卡”,影响真实客观评价;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榜一餐厅”名过其实;客服软磨硬泡求好评,影响正常消费体验;朋友圈“集赞”返现,“绑架”消费者帮助推广;利用“好评返现”心理,诱导实施电信诈骗。

  “好评返现”六大典型消费潜规则

  一、附带“好评返现卡”,影响真实客观评价

  案例:消费者王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号称8G运行、128G存储的具有高性能处理器的青年手机,因受用户好评影响,就下单了。商品收到后,随商品还有一张“好评返现卡”,但手机一看就是一部“老人机”,并且十分卡顿,手机内存也只有2G+16G。王先生表示,此次购物体验十分不愉快,虚假的好评给他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和困扰。

  点评:经营者用“返现”引导消费者做出不尽符合真实情况的评价,用“好评”赢取更多交易机会。这一做法,一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和自主选择权;二是违反不正当竞争有关规定,有悖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

  二、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

  案例:消费者曹女士在直播间购买栗子,收到栗子后发现和直播间卖的商品不一致。曹女士找客服反馈,客服让曹女士给个好评,然后才给全额退款。当时曹女士有一种被拿捏的感觉,心里很是不舒服,曹女士毅然拒绝了客服,并在平台举报了该商家。

  点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采取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在保证商品不影响二次销售的情况下,可以“七天无理由退货”。这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案例中,消费者发现在直播间购买的物品“货不对板”,申请退货退款,经营者却要求给好评才能全额退货,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

  三、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榜一餐厅”名过其实

  案例:消费者任先生与家人在某自助餐餐厅就餐时,服务员通过送小礼品的方式向他和家人讨要好评。任先生称,该餐厅在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上的好评较多,甚至多次挤进自助餐热门榜的榜一的位置,但实际情况与“好评”内容并不相符。

  点评:经营者通过当面赠送礼品、优惠券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在网上给予好评,帮助其提升排名或美誉度的行为,同样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

  四、软磨硬泡求好评,影响正常消费体验

  案例:消费者左女士在网上购买商品后,商家一直追着说好几遍好评有奖励,不是打电话就是通过平台发信息,左女士认为被追着要好评真的很烦人,非常影响消费体验。

  点评:沟通联系索要好评,只要不构成胁迫,并不违法。但是否给予好评是消费者自主自愿的行为。消费者如果遭遇商家反复索要好评滋扰的情况,则应该勇敢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向平台和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或通过诉讼进行维权。

  五、朋友圈“集赞”返现,“捆绑”消费者充当推广

  案例:某商家推出朋友圈晒单集赞有奖活动,要求消费者分享活动海报到朋友圈,附上30字以上的朋友圈文案,文案须包含推荐在某商家消费、给予商家商品好评等字眼,集满50个赞后截图回复商家微信公众号客服,审核通过后即可获得返现。

  点评:朋友圈集赞是时下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虽然目前来看此种行为并没有明显的违法违规。实际上,商家是利用这种方式捆绑消费者充当“宣传工具”,甚至让其参与虚假宣传,干扰市场秩序。消费者不应该盲目参与此类活动。

  六、利用“好评返现”心理,诱导实施电信诈骗

  案例:消费者黄先生在外卖平台某水果店购买水果,两天后收到“五星好评返现10元”的短信,并附有链接。黄先生进行操作后,很快收到10元返现。但工作人员告诉黄先生“购买”800元水果并进行好评,即可返现800元,等于免费赠送水果。黄先生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了800元,随后即被对方拉黑,联系商家后才知道被骗了。

  点评:一些诈骗分子通过“好评返现”进行利诱,诱导消费者添加私人账号,点击不明链接,再实施诈骗行为。消费者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切勿轻信“免费领取”“好评返现”等宣传,警惕各种私人转账要求,以免上当受骗。(广州日报)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半年中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

南宁12月5日电(记者 黄艳梅)泰王国驻南宁总领事馆总领事彬嘉玛·塔维她雅浓4日晚称,泰国将加强与中国在科学创新、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合作,同时促进双方旅游和文化交流等民间友好交往,推动地区经济繁荣发展,为民众谋幸福。

台湾媒体人黄智贤:台部分媒体“妖魔化”大陆并洗脑民众

2.依法维护公共安全。依法严惩涉枪爆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始终保持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高压态势,部署全国检察机关推进新一轮为期三年的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惩处境内制贩、网上贩卖枪支弹药等犯罪活动,依法起诉涉枪爆犯罪9171人,同比下降11.09%。依法坚决惩治危害安全生产犯罪,起诉4750人,最高检挂牌督办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案、山西永聚煤矿火灾事故案等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强化办案指导,确保办案效果。各级检察机关坚持对重大危害安全生产案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应邀积极参与事故调查,准确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区分责任,依法追究涉案人员刑事责任。同时,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强化监管,引导企业堵漏建制,助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综合治理。

国际学术期刊《太空生存研究》在重庆创刊

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持续落地显效,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1—2月份,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2023年全年为下降0.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7.6%。分行业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民间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30.1%、20.5%、14.8%和14.0%;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1.6%,增速高于全部制造业投资2.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7.9%,增速高于全部基础设施投资1.6个百分点。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基础制度体系 不断激发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活力

“本次大会聚焦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既是对当前成果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雷鸣称,该公司将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深化各方合作,聚力攻坚新型电力系统技术,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如何解决罕见病患者“用药难”?专家吁建国家级专项基金

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必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